本刊已许可中国知网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本刊支付的稿酬已包含中国知网著作权使用费,所有署名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之行为视为同意上述声明。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说明,本刊将按作者说明处理。
<正>战士列阵,步伐铿锵震大地;铁甲洪流,滚滚向前势如潮;战机穿云,轰鸣裂空啸长天。202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国人民以盛大阅兵仪式,同世界人民一道纪念这个伟大的日子。阅兵式上,受阅官兵齐声高喊“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强军口号响彻天际、气势如虹,紧随其后的“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真理之声更是振聋发聩、激荡人心。
<正>(2025年9月3日,上午)全国同胞们,尊敬的各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国际组织代表,尊敬的各位来宾,全体受阅将士们,同志们、朋友们:今天,我们隆重集会,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共同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我代表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向全国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战士、老同志、爱国人士和抗日将领,向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作出重大贡献的海内外中华儿女,致以崇高敬意!向支援和帮助过中国人民抵抗侵略的外国政府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感谢!向参加今天大会的各国来宾,表示热烈欢迎!
<正>(2025年9月3日)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各位同志:首先,我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对大家的到来表示诚挚欢迎!向在座各位,向全国各族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致以胜利纪念日的热烈祝贺!8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14年浴血奋战,彻底打败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宣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这是中华民族从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也是世界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正>一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近代以来争取独立自由史册上可歌可泣的一页,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饱经沧桑的一章。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这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争取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
<正>旌旗猎猎,雄师列阵,战机呼啸,铁甲生辉……2025年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以一场盛大的阅兵仪式致敬伟大胜利。80年栉风沐雨,从苦难走向辉煌!80年初心如磐,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此次阅兵,是对历史的深情回望,是对英雄的崇高礼赞,是对和平的坚定守望,更是中国面向未来的自信宣言。
<正>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硝烟席卷东北,锦绣河山沦为焦土。当侵略者的铁蹄踏碎黑土地的宁静,当“亡国奴”的阴影笼罩千万同胞,生存还是毁灭,抵抗还是亡国,争自由还是被奴役?在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不甘屈辱的中华儿女,共同发出了血战到底的怒吼。从马占山领导的江桥抗战,到东北民众和部分爱国官兵自发组建“抗日义勇军”,从一批批中国共产党人奔赴东北,将散落的抗日力量团结成钢,到东北抗联在敌强我弱、环境极端恶劣的条件下浴血奋战……无数中华儿女在白山黑水间树起了血战到底的抗争旗帜。
<正>“他们很多在战斗中牺牲了。对这些为祖国而流血的先哲烈士们,我们当怎样去纪念他们。他们都是我们勇敢的同胞,他们以他们的鲜红而赤热的血,栽起来我们祖国复兴的花。他们用他们的血肉之躯,铺平了我们光复的大道。”抗日战争胜利后,东北抗联著名将领冯仲云一直深深地怀念着那些曾经和他并肩战斗最终为国捐躯的战友们,于是他在《东北抗日联军十四年苦斗简史》一书中发出了这样的真情道白。
<正>江桥不仅仅是一座桥,还是黑龙江省泰来县的一个小镇—江桥蒙古族镇。在这里,一块写着“江桥抗战纪念地”的石碑庄严矗立。当年老江桥仅存的半截桥墩,在嫩江江水中若隐若现,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兵,默默诉说着那场惊心动魄的战斗……94年前,江桥抗战在这里打响—这是日本侵略者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爱国官兵第一次有组织、大规模的武装抵抗,拉开了中国军民武装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序幕,让中华民族誓死不屈的怒吼响彻神州大地。
<正>初秋的黑龙江省通北林业局冰趟子林场,层林初染。密林深处,晨雾漫过写有“东北抗联冰趟子战斗迹地”的石碑碑身,唤醒了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记忆—那是1937年的3月,赵尚志率领东北抗联第三军西征部队在这里以寡敌众、以弱胜强,击败了由700余名日伪军组成的“讨伐”队伍,取得东北抗联史上一次辉煌的胜利。这里的树,曾见证过“冰趟子”战斗的激烈与荣光;这里的冰,曾凝结着东北抗联战士的热血与忠魂。踏入这片山林,仿佛还能看到赵尚志将军沉着观察地形时坚毅的身影,似乎仍能听见他在呼啸寒风中发出的铿锵号令。
<正>群峰叠翠,山溪蜿蜒,在黑龙江省伊春市上甘岭区溪水国家森林公园内,白青色的“抗联遗址老钱柜纪念碑”如同山岳,让每一个仰望它的人都感受到不屈的精神力量;红松的影子在碑旁缓缓拉长,宛若镌刻在时光里的战旗轮廓。风卷松涛掠过林海,恍惚间,似有马爬犁碾雪前行的脆响穿越时空。89年前,一支英勇的队伍曾踏破这片林海雪原,闯关夺隘、歼敌夺械—那是1936年3月,一场注定载入东北抗联战史的奇袭战,正从风雪的褶皱里缓缓苏醒,将那段热血岁月重新铺展在世人眼前。
<正>飒飒秋风生,东北大地的层层山峦遍染金黄。在黑龙江省林口县境内,乌斯浑河如同时光的见证者,蜿蜒流向历史的深处。87年前,亦是在这样的秋日,面对日伪军的重重包围和威逼劝降,8名东北抗联女战士挽紧手臂,以不屈姿态毅然迈进湍急的河水。从此,这条在满语中本意为“凶狠的河流”成了“英雄的河流”。8名女战士以女儿身铸就男儿志,用柔弱的臂膀架起一道血肉长城,那份力量足以托起一个民族的脊梁。
<正>在黑龙江省宝清县城东南约40公里处,有一座特别的山,名为小孤山。这里曾发生过一场气壮山河的殊死战斗:为了掩护上级机关,12名东北抗联战士主动迎战三四百名装备精良的日伪军,最终壮烈殉国。从此,小孤山多了一个新的名字—十二烈士山。青山埋忠骨,英魂谱壮歌。如今的小孤山,山上树木随风沙沙低语,山脚处石碑傲然挺立,碑上“十二烈士山”五个鲜红大字在秋阳的照耀下,宛若不熄的火焰,闪耀着李海峰等12名东北抗联战士无畏牺牲、誓死战斗的精神光芒,传颂着1938年3月18日发生在这块土地上的烽火传奇。
<正>晨光洒在黑龙江省虎林市虎头镇虎东山,侵华日军虎头要塞遗址在光影交错中透出历史的脉络。走进侵华日军虎头要塞遗址博物馆,锈迹斑斑的展品贴满了岁月标签—它们既烙印着侵华日军的累累罪行,更记录着一段热血传奇:1945年,东北抗联教导旅小部队执行先遣作战任务,与苏联红军配合战斗,合力攻破侵华日军虎头要塞,民族解放的欢呼声最终响彻白山黑水。
<正>2025年9月2日晚,抗联魂·和平颂——黑龙江省暨哈尔滨市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交响音乐会在哈尔滨大剧院举行。交响合唱与情境表演《血战到底》通过震撼的舞台呈现,展现了东北抗联将士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